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书画精品 >> 意临的妙用
    
文学大观园
5566音乐-5566QQ.com <body></body>
最新公告

     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,本网站愿意与所有同仁共同研讨中华传统文化,互相交流学习,以求深刻领悟。


 
琴台视频聊天

当前在线:196人
昵称:
密码:

琴台文苑视频聊天室

聊天室1 琴台文苑在线196人
必须填写昵称:
密码(游客勿须填写):

英语世界管理
最新新闻
天下谁人不识君
中国科幻底气来自大国重器
不断书写荒漠化防治新篇章
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 传承中华民族灵魂
冬日天寒,我从不怀疑春天的花朵
今夜
同学老照片
福寿康宁
微信记录怎样才能成为证据
张伯礼:中医药可及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
中国脑健康日 关注健康从“头”开始
安徽省教育厅解读高考综合改革热点问题
广告
>
友情链接






统计数据
 ○-今日文章:0
 ○-文章总数:1508
 ○-今日访问:206
 ○-本周访问:7076
 ○-本月访问:22371
 ○-访问总数:5919700
  双击自动滚屏  
意临的妙用

发表日期:2008年6月17日  本页面已被访问 7582 次

意临的妙用 
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中国书画之家

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学习途径是很特殊的,讲究临摹。而且,不象原帖的临摹也算是临摹,何绍基临摹《兰亭》,不象《兰亭》;  吴昌硕临《石鼓》,不象《石鼓》。大凡大师们的临摹,反而与原帖有差别,这是个发入深思的奇怪现象,摹而不象,  摹它作甚?
  
一本字帖就是一个艺术结构,在这个结构中绝不是单一的构成。以《兰亭序》为例,整个《兰亭序》是一个完整的结构,但这个结构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单元构成的。结体、用笔、流畅的节奏、丰富的提按,速度、绞转……套技巧都是一刊、单.元。细而察之,  就是在这个单元中还有更小的单元。比如用笔吧,它就有个中侧锋、藏露锋的问题。就这样叠床架屋,组成了——个结构。

  
初学《兰亭序》,当然要求对它的这些单元部揣摩熟悉,因为它是个有机的整体,顾此失彼是学不好的,但这与高级的临摹却不能等同起来。
  
何绍基、吴昌硕等大师临摹时,他们已经具有深湛的笔墨根底,全盘吸收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当的,他们要求获得启示灵感的信息,因而采取的方式是抓其一点不及其余。一一为了摸索形成自己的新风格,为了书中有我,必须把与自己个性吻合的各家各派的优点吸取过来,这被吸取的优点就是何绍基们所抓的点,省略掉的是其余。
  
当然,不是所有不被来的都是缺点。事实上,何绍基、  吴昌硕在古帖中所抓的只是他们自己所需要的点,即使他们同写《兰亭序》,他们也不必选取同样的点,你揣摩用笔;我着力于取势,各取所需。各自不需的并不定是缺点; 各自所需的也不必都是同一个优点。
  
在追求个人风格过程中,这种临摹是必不可少的途径。没有一种个人风格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上的。早在古代,有经验的书法家就已经在身体力行了。明人祝枝山评米芾曰:
  
老米临兰亭全不缚律,  虽结体大小亦不合契。盖彼以胸中气韵稍步骤于乃祖而发之
  
耳,  上下精神,  互为流通。  (见《书林藻鉴》卷九)
  
临书而连结体大小也不合,这实在玄乎之极。祝枝山这里讲得很有意思:上下精神,互为流通。只需要精神流通了,米芾也就在自己的临摹过程中寻求到了自己的点,这就叫意临。

  
意临不但是学习书法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,在绘画上也被倍加重视。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论王石谷三临《富春山居图》,说是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,未得游行自在;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  三临才与古人精神相潴,  “信笔取之,不滞于思,不失于法,适合自然。从一临到三临,正是王石谷不断地从形似到神似并寻到了精神相洽,,的点的过程。周亮工《读画录》则评人物画大师陈洪绶云:
  
章候(洪绶字)儿时学画,便不规矩形似。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龙眠七十二贤石
  
刻,  闭户摹十日,  尽得之。出示人曰:  “何若  曰:  “似矣  则喜,  又摹十日, 
  
不人曰:  “何若”?曰:  “勿似也,则更喜。盖数摹而变其法,易圆以方;易整修散,
   
人勿得辨也。
  
把李公麟的圆、整变成方、散,这是陈洪绶在临摹中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好方法在起作
用。仅以描摹为能者是无此胆魄的。其实,何绍基、吴昌硕们的临,不也正是在变其法?
黄庭坚也临摹《兰亭》,;他的着眼点很特殊。  《山谷题跋》卷七中曰:

  
今时学《兰亭》者不师其笔意,便作形势,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悟其丑也。  余尝
观汉时石刻篆隶,  颇得楷法,  后生若以余说学《兰亭》,  当得之。
   
学《兰亭》要从石刻碑版,学行草要从篆隶书,这分明是在王顾左右而言他,但山谷很自信,按我们的看法,山谷不正是指出了石刻篆隶与楷行书中有一个相通的点--结构和线条必须遵循的书法美的规律么?
   有了这个意临的本领是很有好处的。反古为新固然是新,但书法艺术必须遵循线条美的规律,因此历来诸位大师绝不是闭门思变,他们常常是在涉猎各家各派之后,最终根据自己的个性加以取舍,总汇所学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是尊古为新。确实,只要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不被磨灭,尊古是可以为新的。这一点,米芾早已点出了个中关钮。  《海岳名言》称:
 
 
壮岁未能立家,人谓吾书为集古字,盖取诸长处,  总而成之,既老始自成家,人见之,不知。以何为祖也

  
从中可以悟到这么个道理:米芾是取诸长处总而成之,而不是自搞一套全部崭新的格调,他的作品中带有相当的传统痕迹。这正是尊古而为新。米芾所提出的从未能立家”(集古字)到始自成家(取诸长处)的过程,正是从实临到意临的过程,意临的全过程完成了,  “不知以何为祖的个人风格也就形成了。这正是意临的妙用。



  双击自动滚屏  
  相关评论:    

 没有相关评论

  发表评论:    

用 户 名:
电子邮件:
评论内容:
(最多评论字数:500)
最新图文

琴台文苑 | 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联系我们 | 进入管理 |

联系地址:anhuijhb@163.com   联系人:联系QQ:276402521 备案号:皖ICP备11007636号